分類:投稿 作者:佚名 來源:網(wǎng)絡整理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4-05
講一個真事。前一陣子,三好同學去醫(yī)院瞧點小病,遇到一位醫(yī)生很善談。她看了一眼化驗單,說:搞印刷的?不好干,累的吧?
三好同學心里一驚,問:你怎么知道我是搞印刷的?醫(yī)生一指化驗單,原來上面還寫著三好的第一個工作單位:XX印刷研究所。
再問:你怎么知道搞印刷不好干呢?醫(yī)生拿起一本專業(yè)雜志:我咋不知道?以前我每年訂好多本雜志,現(xiàn)在只訂這一本,還懶得翻。
各位老板說說:這搞印刷不好干,連醫(yī)生都知道了,咱們的日子得有多難?
閑天聊完,言歸正傳。還是前些日子,三好同學的護照眼看著要過期了,忙里偷閑趕緊去以舊換新。光鮮亮麗的新護照拿到手,三好心里就琢磨:這個高大上的小冊子,印一本要多少錢?
于是,就上網(wǎng)扒了扒。這一扒還就不得了,三好同學不僅發(fā)現(xiàn)了印一本護照要多少錢,貌似還找到了:國內利潤率最高的印刷廠。說得嚴謹一點,當然應該加個“之一”。不過,以2016年的數(shù)據(jù)看,加不加貌似問題都不大。
有數(shù)據(jù)為證。2016年,這家印刷廠實現(xiàn)產品銷售收入6.24億元,利潤總額4.58億元,利潤率73.32%。
這樣的利潤率是不是連號稱圈內最能賺錢的煙包廠,也足以在1秒之內閃擊在地?
這家不一般的印刷廠就是:上海密特印制有限公司。
不一般的上海密特
上海密特的名字帶有“印制”倆字,一看就知道是印刷廠??捎帧懊堋庇帧疤亍钡?,肯定又不是一般的印刷廠。
三好同學注意到,去年七八月份,上海密特在媒體上的曝光度相當高。原因只有一個:德國聯(lián)邦印刷公司轉讓了其持有的上海密特25%股權。
一家印刷廠的小股東賣點股權,為什么會引發(fā)媒體的關注?因為上海密特的產品太特殊,它一度是“全國唯一一家護照生產企業(yè)”。即使現(xiàn)在不再“唯一”,國內也沒有企業(yè)能在短期撼動它在這一領域近乎壟斷的地位。
所以,當?shù)聡?lián)邦印刷退出后,很多媒體用的標題看上去都有點聳人聽聞。諸如:中國護照居然是“德國制造”、原來中國護照這么多年不是“Made in China”、中國護照為什么是德國印制……
如果說一家企業(yè)有25%的德資股份,其產品就能被稱為德國制造,這標準未免太寬泛。再說了,持股75%的中方股東被放哪去了?
無論如何,成立于1992年的上海密特是一家很特別的印刷廠。目前,它有兩個股東:上海證券印制有限公司、上海印鈔有限公司,二者分別持股60%、40%,而前者也是上海印鈔的參股企業(yè)。所以,上海密特的官網(wǎng)才會說,自己“隸屬于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下屬的上海印鈔有限公司”。
上海密特的官網(wǎng)還給出了其主營的四種產品:護照印制、護照Inlay、護照縫紉線、有價證券,有三種產品都圍繞護照展開,特色顯而易見。
相關報道顯示,上海印鈔有限公司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,便為國家專門印制各種證件以及護照。后來,為了進行精細化、專業(yè)化管理,于1992年成立上海密特。2001年,又為上海密特引進外方股東德國聯(lián)邦印刷公司。
德國聯(lián)邦印刷公司是德國政府100%控股的國有企業(yè),在證件印制方面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。上海密特當初之所以引進聯(lián)邦印刷當股東,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看中了其在技術方面的優(yōu)勢。
可惜的是,由于護照產品實在太特殊,尤其是電子護照推行后,內含大量個人信息,事涉國家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,中德雙方在上海密特的合作,不得不在2017年4月正式宣告終結,前后延續(xù)了約16年時間。
上海密特的硬實力
與很多印刷品受電子化、網(wǎng)絡化影響,市場出現(xiàn)萎縮不同,護照作為公民出國的身份證明,近年來印制量快速增長。
《人民日報》的一篇報道顯示,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30年時間,中國公民普通護照一共只簽發(fā)了21萬本。而2002-2017年16年時間,中國公民普通護照簽發(fā)量達1.73億本,年均簽發(fā)1080萬本。
上海密特在護照印制領域的地位,一度是“獨占性”的,但已有同行逐漸涉足這一領域。
比如,有中標公告顯示,在2016年初組織進行的一次“電子普通護照印制服務”招標中,上海密特和上海印鈔有限公司拿下了第一個標段,業(yè)務量占采購總量的70%,其余30%的業(yè)務量則被北京金辰西維科安全印務有限公司和北京華聯(lián)印刷有限公司聯(lián)合拿下。
印制這樣一本看上去高大上,實際上也技術含量極高的小冊子,到底需要多少錢呢?中標公告顯示是:21.18元/本。這個報價怎么樣?想來算是相當不錯的。各位老板看呢?
即使有同行參與競爭,上海密特在護照印制領域的優(yōu)勢,也幾乎是不可撼動的。那它的硬實力到底怎么樣呢?
三好同學發(fā)現(xiàn),2013-2017年,上海密特連續(xù)5年現(xiàn)身中國印刷企業(yè)100強排行榜,排名最低是92位,最高是57位。
首先來看資產。2012-2016年,上海密特資產總額基本呈現(xiàn)上行趨勢,由期初的5.34億元,增至期末的6.95億元,增長29.95%。
期間,只有2014年意外出現(xiàn)近30%的大幅下滑,其余年份均保持正向增長。
上海密特的資產總額情況(單位:萬元)
再來看收入和利潤。2012-2016年,或許是受益于電子護照啟用及出國旅游、求學熱的不斷升溫,上海密特的產品銷售收入快速增長:由2012年的3.74億元,增至2016年的6.24億元,增長66.94%。期間,同樣是在2014年,意外出現(xiàn)大幅下滑,由上年的5.52億元降至4.02億元,降幅達27.21%。
與資產、收入相比,上海密特的利潤總額表現(xiàn)更為穩(wěn)?。河?012年的7924萬元,一路上行至2016年的4.58億元,增長477.45%。
其中,2016年同比增幅達到131.92%,遠超銷售收入增幅。為什么這么驚人?三好同學鬧不清楚,不知道是不是與中德雙方的合作,即將在2017年終結有關。
上海密特的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情況(單位:萬元)
上海密特一年狂賺4.58億元有多牛?三好同學扒了扒,在2017年百強榜中,上海密特的銷售收入僅排名第57位,利潤總額卻在95家提供數(shù)據(jù)的企業(yè)中位居第一,圈內大名鼎鼎的盈利大戶,比如,頂正包材、蘇州康美包、紛美包裝,利潤總額都只有3億多元,位居上海密特之后。
實際上,以2016年的利潤總額計,整個印刷圈能比得上密特的,可能只有裕同、勁嘉、東風、奧瑞金等極少數(shù)企業(yè)。即使跟真正的印鈔廠比,上海密特的利潤怕也不會遜色多少。
憑借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的非對稱正增長,2016年上海密特的利潤率冠絕印刷圈。
當然了,上海密特的利潤率并非一直這樣驚人。2012-2016年,密特的利潤率呈現(xiàn)為“小幅波動、大幅上升”的特征:2012年為21.20%,2013年小幅下滑至19.49%,2014年大幅上升至42.97%,2015年降至35.32%,2016年狂飆至73.32%。
在這5年間,上海密特共計實現(xiàn)銷售收入25.11億元,利潤總額10.14億元,利潤率40.41%??瓷先?,足夠驚人。
上海密特的利潤率情況
小水灣也能養(yǎng)“大魚”
有老板可能要說了,上海密特自然很牛,可它的產品實在太特殊,跟我們有什么關系?
關系還是有的。比如,三好同學經常會說到的一組數(shù)據(jù),2016年,國內10.14萬家印刷廠共實現(xiàn)利潤總額675.27億元,平均每家66.58萬元。如果去掉上海密特,則每家要少賺0.45萬元。
換一種說法或許更清晰,上海密特將整個印刷圈的平均利潤拉高了0.68個百分點。對一家企業(yè)來說,這還是相當牛氣的。
扒到這里,三好同學有一點聯(lián)想:2016年,印刷圈的平均利潤率約為5.85%廣州彩盒印刷廠,與前幾年比有所下降,但在實體行業(yè)中也不算很差??蛇€是有很多老板感到日子難熬,難不成就與少數(shù)企業(yè)利潤高企,拉高了全行業(yè)的平均利潤率有關?
假如去掉上海密特,去掉幾大印鈔廠,再去掉煙包廠、無菌包裝廠、印鐵制罐廠,印刷圈的利潤率會是什么水平?這事還真不敢想。
如果只把上海密特作為一個特例,三好同學的這篇文字大體只能算是八卦,獵奇一下也就算了??扇绻焉虾C芴剡€原為一家印刷廠,其成功還是能帶來很多啟發(fā)的。
比如,在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市場中做精、做專,說不準就能搞出大文章。如果說護照市場實在太特別,可以舉另外一個例子:服裝標簽。
三好同學最近注意到,看似不起眼的,細分又細分的服裝標簽市場,其實孕育了多家大型印刷廠。
艾利旗下的企業(yè)就不說了,在廣州以鞋標、服裝標簽為主要產品的寶紳紙塑,號稱是“亞洲數(shù)碼印刷量最大的印刷企業(yè)”,擁有20多臺惠普數(shù)碼印刷機,據(jù)傳利潤至少在大幾千萬,甚至還有可能達到9位數(shù)。
還有一家名為上海美聲的公司,憑借服裝標簽產品,將工廠開到了10多個國家,員工數(shù)量超過2000人,年銷售收入超過5億元,利潤總額近6000萬元。
各位老板說說,一個小小的服裝標簽就能養(yǎng)活這么多印刷大廠,是不是有點小水灣也能養(yǎng)“大魚”的意思?
看了這么多企業(yè),三好同學有一種感覺:越是特色鮮明,市場極度細分、極度聚焦的企業(yè),一旦它夠脫穎而出成為“大魚”,其競爭優(yōu)勢也就越難以撼動。
道理很簡單:小水灣容量有限,有了“大魚”的存在,留給競爭對手的成長空間就會變小,后來者想要取“大魚”而代之就不容易。
相反,一些體量龐大的細分市場,雖然身陷其中的企業(yè)已經覺得擁擠不堪廣州彩盒印刷廠,后來者總還是能見縫插針,找到立足空間。所以,競爭就會變得越來越激烈。
當然了,在小水灣里做“大魚”,也有不足之處。比如,天花板太低,掙點錢舒舒服服過日子沒問題,如果想進入資本市場,講故事就很難。
這么想想,當個老板真不容易,連做大水灣里的“小魚”,還是小水灣里的“大魚”,都是一道兩難的選擇題。
所以,還是不說了,祝各位老板好運吧。
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,如有侵權,聯(lián)系我們進行刪除!